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二楼展厅以人工照明为主
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,1999年新馆竣工开放。陈列面积630万平方米,通过原始照片、实物和影像资料,向世人展示了惨案发生的历史背景、事件经过以及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,惨案留下了西大坑、老槐树、小铁门、南岩子、杀人场潘家大院、殉难同胞的葬墓等遗址,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罪恶的铁证,时刻警示后人警钟长鸣,勿忘国耻。
潘家山谷惨案历史基本陈列一楼展厅展示了1941年1月25日的过程潘家山谷惨案。展厅顶部涂成灰色,所有展厅都是人工照明,利用声、光、电等展示手段,让观众感到恐怖和压抑。二楼展厅展示了惨案侯潘家谷中百姓与复仇集团不屈不挠的斗争,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。尾堂展现了今日潘家山谷百姓的幸福新生活。展厅顶部涂成红色,与一楼主展厅的空间形成强烈对比,表明它正在从黑暗走向光明。
当侵华日军架起机枪高桌惨案发生时,日军在八仙的这张桌子上架起了一挺机枪,潘家山谷中数百村民死于机枪火力之下。这张桌子成了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。村民们用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杆秤长156.5厘米,重2500克。它是由木头制成的。1941 惨案发生时,19个村民躲在东粮房里,用土坯堵住窗户,用杆秤顶住门。外面的火焰没有进入粮房,19个村民幸免于难。
屠村策划者被复仇小分队击毙惨案事发后第二天,冀东军分区党政领导带领十二团官兵到潘家余,带来大量食品、衣物、药品,挨家挨户慰问安抚。当时有12个幸存者。周边22个村的村民流着泪赶来,捐赠了大量的芦苇席等物资,帮助潘家余人安葬死去的同胞。唐山市的铁路工人和开滦煤矿的工人也捐款捐物帮助受难的同胞。
潘家院子里挖出的尸体,都无法说出名字和年龄,只能在已辨认的男性尸体上写“男”字,女性尸体上写“女”,孩子尸体上写“孩子”。其中一些也无法辨认,只能把那些骨头放在一起,一堆四肢烧焦的肉,一堆肚子,一堆骨殖,一堆脑袋。然后,用炕席做棺材,一两具尸体用围脖垫裹着,公葬在初春的寒夜进行,送葬队伍从街上走上山麓,将遗体安葬在松柏常青的南山脚下。